西楼角花园重建项目 / 建筑署

  • 建筑师:
    建筑署
  • 面积
    该建筑项目的领域面积:
    1365 m²
  •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2019

  • 摄影师
    摄影师:Image 28
  • 厂家
    该项目中使用产品的品牌厂家: BETHAMESH, Dow Building Solutions, MARAZZI
  • 主创建筑师:钟呜昌
  • 项目经理:Francis Fok
  • 设计团队:曾伟伦,卢宜璋
  • 结构工程师:W.Y. Chan
  • 电气工程师:Alvin Leung
  • 景观设计:Derek Fok
  • 估算师:Jack Wong
  • City:香港
  • Country:中国

连接分散空间以实现城市活化
西楼角花园重建项目将原本不连接的公共空间转化为一个高连接性的城市绿洲。即使位处于荃湾区中心,花园原来的使用率很低。重建项目透过连接地面至地铁站及邻近的行人天桥网络,将花园转变成一个城市枢纽,这改善了地区的行人流通情况。新增的室内多功能室配以绿化概念及齐全的配套设施,营造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并把社区重塑得更生动。此活化项目成功获得公众的认可,更荣获了多个建筑奖项,当中包括「2019-2020 A’ 設計獎」银奖。

图片[1]|西楼角花园重建项目 / 建筑署|ART-Arrakis | 建筑室内设计的创新与灵感

被动式设计提高舒适度
建筑师拆除了2.5米高的屏风围墻,令花园达至自然对流通风。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室内空间亦能透过自然通风保持舒适温度。开放空间中央的倒锥形特色设计除了作为室内焦点,同时具有采光天窗及增强自然通风的功能。它亦能达至融合户内外空间的效果。此外,多功能室中的对流窗、落地玻璃和天窗等各项设计特点均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图片[2]|西楼角花园重建项目 / 建筑署|ART-Arrakis | 建筑室内设计的创新与灵感

有关选材和结构上的设计考量
为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项目中使用了清水混泥土以减省额外的修饰工序。预制楼梯构件运用了可重复使用的钢模板,大大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地板和特色墙选用已认证的可持续木材。除此之外,项目中使用的中国传统窯烧、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和金属制品等建筑物料的来源地均在工地800公里范围内,尽量减少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金属网天花减少了假天花板的耗材。圆形花槽的标准化设计更可最大化地减少建筑废料。

图片[3]|西楼角花园重建项目 / 建筑署|ART-Arrakis | 建筑室内设计的创新与灵感

节能减排的营运模式
项目使用了CO2传感器、LED照明等设备,透过览测新鲜空气进行需求控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另外,太阳能灯由光伏电池供电,配合节能减排的目标。

图片[4]|西楼角花园重建项目 / 建筑署|ART-Arrakis | 建筑室内设计的创新与灵感

绿化、减少热岛效应及改善城市生态
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建筑设计中加入了大量植物,种植了包括30棵树、3300株灌木、8700棵地皮植物和40平方米的草地,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片绿洲。建筑团队精心的设计及规划使原址上13棵主要树木得以保留,并完美地融合到功能性的布局设计中。园景师选择了自本地植物及开花物种以保持生物多样性。此外,功能性的攀爬植物网不仅成了一个建筑地标,还可以用作花园中让市民遮阳的装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